全部字段
全部字段
题名
文章
关键词
交通港站及枢纽设计 
文献类型: 专著
 
责任者: 杨涛
 
出版、发行者: 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发行时间: 2005
来源数据库: 馆藏中文资源
分享到:
详细信息
摘要
目次
馆藏信息
所有责任者 : 杨涛主编
标识号 : ISBN : 7-311-02577-X 
出版、发行地 : 兰州
关键词 : 交通运输中心---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语种 : Chinese 汉语
分类 : 中图分类 : U115 
载体形态 : 268页
摘要
本书介绍了铁路和公路及多种运输方式港站及枢纽设计的方法和要求,包括交通港站分类及其技术条件、运输量预测、布置图型、设备数量、线路连接设计、调车驼峰、能力计算、改扩建设计、高速铁路站场和运输枢纽。
目次 : 
    第一章 交通港站分类及其技术条件  
    1.1 各种运输方式特点  
    1.1.1 水运  
    1.1.2 铁路运输  
    1.1.3 公路运输  
    1.1.4 航空运输  
    1.1.5 管道运输  
    1.2 铁路车站的技术条件  
    1.2.1 车站的作业  
    1.2.2 车站的设备  
    1.2.3 车站的分类  
    1.2.4 铁路的技术条件  
    1.3 公路站场分类和技术条件  
    1.3.1 公路站场的分类  
    1.3.2 公路站场的组成  
    1.3.3 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条件  
    1.4 港口的分类和技术条件  
    1.4.1 港口的分类  
    1.4.2 港口的组成  
    1.4.3 港口的技术条件  
    1.5 机场的分类和技术条件  
    1.5.1 机场的分类、等级  
    1.5.2 机场的组成  
    1.5.3 机场的一般技术要求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二章 运输量预测  
    2.1 经济与社会调查  
    2.1.1 调查的内容  
    2.1.2 调查的方法  
    2.1.3 设计年度  
    2.1.4 划分交通小区  
    2.2 运量预测  
    2.2.1 发生到达(生成量)预测  
    2.2.2 流量分布预测  
    2.2.3 运式选择预测  
    2.2.4 网络分配预测  
    2.2.5 运输量预测实例  
    2.3 铁路车站运量设计  
    2.3.1 客运量设计  
    2.3.2 货运量设计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三章 车站布置图型  
    3.1 基本概念  
    3.1.1 作业流程  
    3.1.2 作业进路  
    3.1.3 平行与交叉  
    3.1.4 平行进路数  
    3.1.5 交叉点的性质及负荷  
    3.1.6 左侧行车的布置原则  
    3.2 车站作业流程及设备配置  
    3.3 中间站布置图型  
    3.3.1 单线中间站图型  
    3.3.2 双线中间站图型  
    3.3.3 单线纵列式中间站图型  
    3.4 区段站布置图型  
    3.4.1 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  
    3.4.2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  
    3.4.3 双线纵列式区段站图型  
    3.4.4 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图型  
    3.4.5 区段站布置图型的选择  
    3.5 编组站布置图型  
    3.5.1 单向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型  
    3.5.2 单向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型  
    3.5.3 单向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型  
    3.5.4 双向编组站布置图形  
    3.5.5 编组站布置图型的选择  
    3.6 客货运站布置图型  
    3.6.1 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  
    3.6.2 货运站和货场  
    3.6.3 工业展和港湾站  
    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章 车站设备数量  
    4.1 引言  
    4.2 基本原理和方法  
    4.2.1 车站系统的容量  
    4.2.2 客运场所的服务水平  
    4.3 客运业务设备  
    4.4 货运业务设备  
    4.5 运转设备  
    4.5.1 中间站  
    4.5.2 区段站  
    4.5.3 编组站  
    4.5.4 客运站  
    4.6 机车业务设备  
    4.7 车辆业务设备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五章 车站线路的连接设计  
    5.1 车站线路的种类  
    5.2 线间距离  
    5.3 道岔的选用及岔心距离  
    5.4 线路连接形式  
    5.4.1 线路终端连接  
    5.4.2 渡线  
    5.4.3 线路平行错移  
    5.4.4 梯线  
    5.5 车场  
    5.6 线路的有效长度  
    5.6.1 线路有效长度的概念  
    5.6.2 警冲标、信号机的位置  
    5.6.3 线路实际有效长度计算方法  
    5.7 车站咽喉设计  
    5.7.1 咽喉设计的步骤  
    5.7.2 咽喉设计的检算  
    5.7.3 各类咽喉设计示例  
    5.8 站坪  
    5.8.1 站坪长度  
    5.8.2 站坪在铁路正线平面上的布置  
    5.8.3 站坪在铁路正线纵断面上的布置  
    5.8.4 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形式  
    5.9 车站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5.9.1 车站线路的平面  
    5.9.2 车站线路的纵断面  
    5.10 站场路基和排水  
    5.10.1 站场路基  
    5.10.2 站场排水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六章 调车驼峰  
    6.1 概述  
    6.1.1 驼峰分类  
    6.1.2 驼峰的主要设备  
    6.1.3 驼峰自动调速的基本原理  
    6.1.4 驼峰自动调速系统  
    6.2 调速工具  
    6.2.1 铁鞋  
    6.2.2 车辆减速器  
    6.2.3 减速顶  
    6.2.4 加速小车  
    6.3 驼峰设计基础  
    6.3.1 车流性质和计算车辆  
    6.3.2 能高  
    6.3.3 溜放车辆的运动方程  
    6.3.4 阻力计算  
    6.3.5 能高线图  
    6.4 驼峰线路的平面、纵断面  
    6.4.1 驼峰线路的平面  
    6.4.2 驼峰线路的纵断面  
    6.5 点连式驼峰调速系统站场设计  
    6.5.1 调车场纵断面设计  
    6.5.2 溜放部分纵断面设计  
    6.5.3 布顶设计  
    6.5.4 减速器制动力计算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七章 车站能力计算  
    7.1 概述  
    7.2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7.2.1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7.2.2 咽喉区通过能力计算  
    7.2.3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7.3 车站改编能力计算  
    7.3.1 驼峰解体能力计算  
    7.3.2 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计算  
    7.3.3 驼峰解体能力与尾部编组能力的协调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八章 车站的改扩建设计  
    8.1 车站改扩建设计的特点  
    8.2 引起车站改扩建的原因  
    8.3 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8.4 车站改扩建设计示例  
    思考与练习题  
    第九章 运输枢纽  
    9.1 运输枢纽规划设计  
    9.2 运输枢纽总体布局规划  
    9.2.1 运输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内容  
    9.2.2 枢纽布局的优化模型  
    9.3 铁路枢纽规划设计  
    9.3.1 铁路枢纽布置图型  
    9.3.2 铁路枢纽布置与城市的位置关系  
    9.3.3 枢纽内主要设备的配置  
    9.3.4 枢纽引入线和联络线  
    9.3.5 进出站线路布置和疏解  
    9.4 公路枢纽规划设计  
    9.4.1 公路枢纽规划设计的步骤  
    9.4.2 公路客运枢纽规划设计  
    9.4.3 公路货运枢纽规划设计  
    9.4.4 公路的布置与城市的关系  
    9.5 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思考与练习题  
    第十章 高速铁路站场设计  
    10.1 概述  
    10.2 新建高速铁路车站技术要求  
    10.2.1 平、纵断面设计要求  
    10.2.2 客运设施  
    10.2.3 道岔  
    10.3 新建高速站基本图型及设计特点  
    10.3.1 高速铁路车站特点  
    10.3.2 新建高速车站分类及基本图型  
    10.3.3 新建车站咽喉设计特点  
    10.4 利用既有站的高速车站布置图  
    10.4.1 高、普速共车场的车站  
    10.4.2 高、普速分车场的车站  
    10.4.3 高架于既有站上方高速车场平面布置方案  
    10.4.4 既有站下方设高速车场布置方案  
    10.5 高速铁路引入铁路枢纽的方式  
    10.6 动车段(所)、综合维修管理区在车站的设置  
    10.6.1 动车段(所)、综合维修管理区平面设置  
    10.6.2 动车段(所)、综合维修管理区与车站之间的布局和连接  
    思考与练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位置
提供服务
显示地图
提供文档递送服务.
甘肃省图书馆
提供文档递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