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
第一篇 概论 免疫学简介
第一章 免疫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及作用
一、 固有性免疫应答
二、 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 吞噬细胞
二、 淋巴细胞
三、 抗原处理及抗原提呈细胞
四、 自然杀伤细胞
第三节 免疫组织与器官
一、 外周淋巴器官及组织
二、 中枢淋巴器官
三、 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四节 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第二章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第一节 经验免疫学时期
第二节 科学免疫学时期
一、 病原菌的发现与疫苗使用的推广
二、 抗体的发现、应用及细胞免疫的研究
第三节 现代免疫学时期
一、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二、 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
三、 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
四、 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
五、 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第二篇 免疫分子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二、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三、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四、 J链和分泌片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一、 V区的功能
二、 C区的功能
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一、 lgG
二、 lgM
三、 lgA
四、 lgD
五、 lgE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
二、 补体系统的命名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一、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二、 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三、 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四、 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
一、 补体的自身调控
二、 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二、 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一、 细胞因子的概念
二、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受体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一节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一、 经典的MHC1类和2类基因
二、 1类和2类基因的表达产物——HLA分子
三、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第二节 MHC的多态性
一、 多态性的基本概念
二、 连锁不平衡和单元型
三、 HLA多态性的产生及其意义
第三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一、 抗原肽和HLA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二、 抗原肽和MHC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
第四节 HLA与临床医学
一、 HLA与器官移植
二、 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三、 HLA与疾病的关联
四、 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一、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二、 常用的CD分子
第二节 粘附分子
一、 整合素家族
二、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三、 选择素家族
四、 钙粘蛋白家族
五、 其他粘附分子
六、 粘附分子的功能
第三节 CD分子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三篇 免疫细胞
第八章 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
第一节 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的作用时相
第二节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
一、 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
二、 吞噬细胞及其作用
三、 自然杀伤细胞及其作用
四、 γδT细胞及其作用
五、 B-1B细胞及其作用
六、 抗原提呈细胞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
第九章 特异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与特异性细胞免疫
第一节 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一、 TCR-CD3复合物
二、 CD4和CD8分子
三、 协同(辅助)信号分子
四、 结合丝裂原的膜分子
一、 T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
第二节 T细胞亚群
二、 T细胞亚群
第三节 T细胞功能
一、 CD4+辅助性T细胞
二、 CD8+杀伤性T细胞
三、 抑制性T细胞
四、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
五、 NK1.1+T细胞
第十章 特异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与特异性体液免疫
第一节 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
一、 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
二、 替代性BCR复合物
三、 参与B细胞活化及免疫应答的其他分子
第二节 B细胞的亚群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功能
第十一章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第一节 BCR、TCR基因结构和发生重排的一般特点
一、 胚系基因结构
二、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抗原受体基因的重排
第二节 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一、 BCR
二、 TCR
三、 抗原受体互补决定区(CDR)的分布及其意义
第三节 BCR基因表达的一些特点
一、 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二、 类别转换
三、 BCR(膜型lg)和分泌型lg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一、 造血干细胞的起源
二、 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一、 多能造血干细胞
二、 定向干细胞及其分化
第四篇 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
一、 异物性
二、 抗原的特异性
三、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 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二、 宿主方面的因素
三、 免疫方法的影响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一、 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而分类
二、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而分类
第四节 超抗原和佐剂
一、 超抗原
二、 佐剂
第十四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 巨噬细胞的来源及组织分布
二、 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
三、 巨噬细胞产生的酶及分泌产物
四、 巨噬细胞的抗原处理与提呈功能
第三节 树突状细胞(DC)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 树突状细胞的标志
二、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
三、 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分布
四、 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五、 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处理与提呈功能
六、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
第四节 B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五节 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 抗原提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二、 MHC分子在抗原提呈细胞提呈抗原中的作用
第十五章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一、 TCR识别抗原的特点
二、 TCR识别抗原肽的MHC限制性
三、 T细胞进行抗原识别的部位
第二节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一、 T细胞的活化剂
二、 T细胞活化需双信号刺激
三、 T细胞活化的表现
第三节 T淋巴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过程
一、 受体交联
二、 PTR活化
三、 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的主要途径
第四节 转录因子活化及基因表达
一、 转录因子活化
二、 T细胞基因表达
第五节 效应T细胞的作用
一、 Th1型CD4+T细胞的作用
二、 CD8+细胞毒性T细胞
第十六章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二、 BCR交联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三、 Th细胞在B细胞免疫应答中的辅助作用
四、 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五、 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
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一、 初次应答
二、 二次应答
第四节 粘膜免疫应答
一、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的结构特点
二、 分泌性lgA及其胞吞转运作用
第十七章 免疫调节
第一节 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
一、 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抗原竞争
二、 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对抗体产生的调节
三、 补体对B细胞激活的调节
第二节 信号转导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 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反馈调节
二、 抑制性受体和信号转导的负反馈调节
第三节 细胞和细胞克隆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 T细胞亚群及其相互作用
二、 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
三、 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第四节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二、 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十八章 免疫耐受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一、 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免疫耐受
二、 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一、 中枢耐受
二、 外周耐受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一、 建立免疫耐受
二、 打破免疫耐受
第五篇 临床免疫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1型超敏反应
一、 参与1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二、 1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发生机制
三、 临床常见的1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四、 1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第二节 2型超敏反应
一、 2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 临床常见的2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三节 3型超敏反应
一、 3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 临床常见的3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四节 4型超敏反应
一、 4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 临床常见的4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
一、 自身抗原的出现
二、 免疫调节异常
三、 Fas/FasL表达异常
四、 遗传因素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 原发性B细胞缺陷
二、 原发性T细胞缺陷
三、 联合免疫缺陷
四、 补体系统缺陷
五、 吞噬细胞缺陷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 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法
二、 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情况的分类法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一、 体液免疫机制
二、 细胞免疫机制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一、 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
二、 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原则
一、 肿瘤的免疫诊断
二、 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
第一节 同种异型抗原识别的细胞及分子基础
一、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
二、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三、 受者T细胞对供者MHC分子的直接识别
四、 受者T细胞对供者MHC分子的间接识别
五、 不同T细胞亚群识别不同类型的同种异型MHC分子
第二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效应机制
第三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
一、 寻求与受者MHC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
二、 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三、 诱导对移植抗原的特异性耐受
第四节 骨髓移植的特殊免疫学问题
第五节 异种移植的特殊免疫学问题
第二十四章 免疫诊断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一、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二、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测定
一、 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类型鉴定
二、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第三节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一、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评估与选择
二、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五章 免疫治疗
第一节 免疫治疗的概念及分类
一、 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
二、 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三、 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
第二节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一、 免疫血清
二、 单克隆抗体
三、 基因工程抗体
第三节 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一、 抗原以表位的形式进行免疫治疗
二、 抗原以分子或片段的形式进行免疫治疗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一、 细胞因子补充和添加疗法
二、 细胞因子阻断和拮抗疗法
三、 细胞因子基因疗法
第五节 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一、 骨髓移植
二、 免疫效应细胞
三、 抗原提呈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四、 瘤苗
第六节 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一、 免疫增强剂
二、 免疫抑制剂
第二十六章 免疫预防
第一节 人工免疫
一、 人工主动免疫
二、 人工被动免疫
三、 计划免疫
第二节 新型疫苗的发展
一、 疫苗的基本要求
二、 新型疫苗的研制
第三节 疫苗的应用
一、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二、 集落刺激因子
三、 人CD分子的主要特征
四、 医学免疫学词汇中英文对照